高磊课题组
各实验室介绍
研究方向
聚焦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需求,结合前沿的高通量实验室技术,利用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和技术手段从人群角度阐明疾病负担和流行特征,从病原体、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感染致病机制,从预防为主的角度创新预防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案,为完善国家的传染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教研结合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技术平台
通过加强流行病学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逐步建立现场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技术平台。在甘肃、湖南、广东、江苏和河南等地区的9家合作单位建立了“流行病学研究基地”,建立了10万人的研究队列,承担了多项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性干预研究,为更深入探索重要病原体的感染致病机制和精准干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现场资源。
人员组成
目前,课题组固定人员组成包括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主管技师和1名技师。逐步形成了一个人员结构相对合理、研究技术较为全面的年轻团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发挥科研骨干作用,并积极牵头或参与《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
学术成绩
围绕适宜国情的结核潜伏感染重点人群预防干预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科研攻关,阐明了我国结核潜伏感染负担及其流行特征、界定了潜伏感染发病的重点人群、提出了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分级干预的新思路、获得了创新的超短程干预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本土化干预技术路径,推动了我国结核潜伏感染干预策略和技术指南的形成。研究成果连续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5, 2017)和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6, 2018, 2021)发表;被WHO发布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和《结核病的系统筛查》两项指南引用;参与了《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和《中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指南》的编写,为我国结核潜伏感染干预策略及技术规范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防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